好的,上回我們講到大家最關心的牛肉,不囉唆,馬上開始舒肥牛肉的旅程!
不過人生海海,有些事我得先讓你知道。
我得嚇你一下,像這樣低溫烹調,蛋白質的溫度上升不快的時候,是會經過容易生菌的區間的,這非常重要。以往的加熱速度快,經過危險區溫度區間的速度也快,而且到達的最高溫通常就可以殺菌。但進行舒肥法時,整塊肉溫度慢慢上升,經過危險區間的時間也相對長。
所以有幾點一定要先注意。一是環境與手要注意污染問題,這是基本。
再來若是你有真空機,把肉放進真空袋中是最好。倘若只有密保諾,那你可以透過放油來讓肉與空氣隔絕。而且若環境無法嚴密控制的時候,溫度跟時間上一定要注意,130度的高溫殺菌只需要一秒鐘,但55度的殺菌需要至少30分鐘。注意,是到55度之後算30分鐘,你若不是很確定,放久一點就是。
前篇我們說,分子料理就是把料理科學的機轉解構然後再組合的一個思維,這很適合geek們,但人最怕三長兩短,學問最忌一知半解。舒肥法很容易成功,但拜託花一點點時間在食品安全的注重上,你不會希望找了女孩來吃晚餐,卻上了急診室的床吧。
不過人生海海,有些事我得先讓你知道。
我得嚇你一下,像這樣低溫烹調,蛋白質的溫度上升不快的時候,是會經過容易生菌的區間的,這非常重要。以往的加熱速度快,經過危險區溫度區間的速度也快,而且到達的最高溫通常就可以殺菌。但進行舒肥法時,整塊肉溫度慢慢上升,經過危險區間的時間也相對長。
所以有幾點一定要先注意。一是環境與手要注意污染問題,這是基本。
再來若是你有真空機,把肉放進真空袋中是最好。倘若只有密保諾,那你可以透過放油來讓肉與空氣隔絕。而且若環境無法嚴密控制的時候,溫度跟時間上一定要注意,130度的高溫殺菌只需要一秒鐘,但55度的殺菌需要至少30分鐘。注意,是到55度之後算30分鐘,你若不是很確定,放久一點就是。
前篇我們說,分子料理就是把料理科學的機轉解構然後再組合的一個思維,這很適合geek們,但人最怕三長兩短,學問最忌一知半解。舒肥法很容易成功,但拜託花一點點時間在食品安全的注重上,你不會希望找了女孩來吃晚餐,卻上了急診室的床吧。
先是選擇食材。
我的想像是,為了展現低溫烹調的實力,我不希望選取太多油花的部位,希望把注意力集中在肉而非油上。
我立刻想到的就是澳洲拿下世界最佳牛排獎的這個新聞,今年10/15在倫敦的第一屆世界牛排比賽,十個國家七十塊牛排中,竟然是澳洲牛肉獲得金牌。新聞傳送門:http://www.worldsteakchallenge.com/
所以今天使用的牛肉就決定是澳洲草飼牛,板腱部位,Oyster Blade,這個肉以前的文章有教過大家如何整理,特色是中間有一條軟筋,吉米奧立佛非常愛的部位。
只見史達魯拿出板腱,切一塊約略十五公分長七公分厚的肉,放進密保諾袋中,倒進橄欖油直至淹過牛肉。然後小心翼翼地把多餘的空氣擠出,封起封口。這樣雖然不會到真空,但用油隔絕多餘空氣,盡力保持危險生菌區間的安全性。
之前我們講過整塊的板腱是有上下筋膜,在整理的時候會切掉,這邊我們因為使用舒肥法,沒有先修掉。
溫度設定56.5度,因為這台舒肥機是開發給家用的,加熱功率不算挺強,這樣一來就越放越久,史達魯很聰明地燒了一鍋熱水,慢慢混冷水就可以省去加溫的過程。而且因為放進食材的時候溫度會一下子往下掉,所以其實可以把溫度稍為提升個四五度,然後把放有牛肉的密保諾放進鍋內,夾上個夾子在鍋邊,因為沒有抽真空,若直接放進去水中,可能還是會造成空氣接觸。
預計時間是一個小時,或是長一點。當然等的時間我們也別閒著,先培養一下晚餐情調。
趁這時聊一下關於牛肉的烹調科學吧,前面我們提到牛肉的兩難,55~65度間是大概五分熟,而香噴噴的梅納反應大概是超過180度會比較明顯。這個兩難主要在於肉並不容易導熱,從我們放到很熱的鐵板上時開始,熱度慢慢向內部傳達,越厚就需要越久。等到中心點溫度到達喜歡的區間,最外層也超過180度而香氣撲鼻,但問題是中間與外層這一大段,必然是一個漸層變熟的狀態。
難控制的其實反而是這個部分,中心溫度56,外層180度,那中間就會有很大一部分120度到100度之間的肉,這溫度就是容易乾柴的溫度。而舒肥法的重點就在,經過這樣浸泡,精密控制溫度的結果,整塊肉都是會是完美的五分熟,也不會過熟,泡一小時或兩小時也就這樣了。
最後再把外層加熱到梅納反應的溫度,整體就會很完美。
難控制的其實反而是這個部分,中心溫度56,外層180度,那中間就會有很大一部分120度到100度之間的肉,這溫度就是容易乾柴的溫度。而舒肥法的重點就在,經過這樣浸泡,精密控制溫度的結果,整塊肉都是會是完美的五分熟,也不會過熟,泡一小時或兩小時也就這樣了。
最後再把外層加熱到梅納反應的溫度,整體就會很完美。
(北韓啤酒!)
搭配著酒精與垃圾話,很快地過了一個多小時,是時候拿出來準備下個步驟。
搭配著酒精與垃圾話,很快地過了一個多小時,是時候拿出來準備下個步驟。
從袋內拿出來之後,起個鍋子,熱油煎一下外層。當然你看到現在,應該已經非常明瞭,表面煎一下就好。今天嘗試了用油煎與使用噴燈炙燒。
你看看,你看看。仔細看看這個肉,把照片點開來看。看看這肉的纖維間蘊含著多少肉汁,都多到浮在表面一層,也不用靜置,因為溫度沒有過高,肌肉沒有收縮,不會擠出肉汁來。
叉一片放入口中,當然首先是感受到肉汁的量。五分熟的肉質富有彈性,口感很好。每咬一口就會帶出大量肉汁,但也沒有生血的鐵味,可以清楚品嚐到“肉”本身的感覺。雖然是板腱部位,腦中對這口感的記憶卻是菲力,而且是處理得很好的菲力。
而後每咬一口都能更清楚感受到這塊肉質的細膩,搭配點簡單的鹽與胡椒,就能帶出肉汁的甜味。而板腱中間的筋,可以讓口感有更多點變化。我有點捨不得吞,這彈性與風味讓人現場就想要開瓶紅酒來搭配。
而剛剛其實做的所有事都有點難稱上廚藝,把肉放進袋中倒油,等等拿出來煎,看起來好吃就拿起來吃,大概就是勞作等級。我想這就是舒肥法的厲害之處。
有很多人問,甚至是廚師也問,若是這樣用舒肥法,那還需要廚師做什麼呢?料理不就如同勞作嗎?
別傻了啦,每次出現這種機器,就一定會有這樣的質疑。但是別忘了,現在我們也不用灶來炒菜,而在瓦斯爐出來的時候,一定也會有人質疑那還需要廚師做什麼呢?畢竟用灶的時候一定會有一個很大的學問是如何控制爐火。
所以我們發明了瓦斯爐之後,廚藝或廚師有因此後退嗎? 沒有,只是少了一個要控制的因子,而相對多了許多時間想創意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